石家庄长城医院围产期心肌病网-百姓放心网上咨询平台

围生期心肌病首页 | 加入收藏
围产期心肌病治疗

围产期心肌病的特色治疗
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    点击数:     更新时间:2010-12-25
   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过程中,特别是妊娠末1~3个月或产后5~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。围产期心肌病的特点:①大多数患者以急性心衰起病;②发病时间局限在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;③既往无心血管病史;④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。
    围产期心肌病的形成与妊娠密切相关,如妊娠是围产期心肌病的条件因素、妊娠的异常免疫反应、妊娠血液动力学应激的反应、妊娠高血压、细菌和病毒以及营养的缺乏。
    围产期心肌病的西医治疗包括利尿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、β受体阻滞剂、血管扩张药、洋地黄、抗凝药等。随着上述药物的应用,围产期心肌病的治疗有了不少改观,但仍然维持在改善症状、预防并发症及延缓病情进展上。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上,仅仅限于益气活血利水等方面,没有带来突破性进展,其原因就是缺乏对围产期心肌病的病理、生理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。
    我们认为炎性反应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。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反应蛋白。围产期心肌病慢性心衰时器官组织缺血缺氧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,体内巨噬细胞、中性粒细胞、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合成释放TNF一α、IL一2、IL一6,刺激肝脏合成CRP。另外,心肌细胞凋亡是围产期心肌病慢性心衰心功能恶化的细胞学基础。细胞坏死产生炎症反应亦致血清CRP水平升高。因此,CRP一定程度上可代表炎性细胞因子变化。CRP水平能较好反映神经内分泌、细胞因子的激活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状态。
    围产期心肌病的危险因素:主要包括:高龄产妇(>30岁)、多产、黑色人种、肥胖、营养不良、妊娠期高血压等。也有文献称先兆子痫、产前保健较差、双胞胎、母乳喂养、剖宫产术、嗜酒、可卡因滥用、吸烟、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等可能与其有关。高热、潮湿、高盐和液体潴留相关的高血压、缺乏现代化的诊断设备等可能导致发病率升高。
    围产期心肌病根据其发病机理应属于中医学“心水”、“喘证”、“水肿”等范畴。中医学认为,肾主胞胎,妊娠后气血聚下养胎,肾气盛、气旺血充则孕产顺利。若因房劳多产,或久病体虚,致肾气不足,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,脾失健运,水湿停聚,且上泛于肺,致脾失通调,则水湿、痰饮停于胸膈,致肺失素降,则气机不降反升;若肾阳虚,心阳不振,心肾阳虚,则水气凌心;若产后耗伤气血、且平时偏食少食,致脾气不足,血海空虚,血不养心,则心血不足;水湿、痰饮停聚,则气行不畅,气为血帅,气滞则血瘀,而致心血痹阻;气血不足,易复感风热毒邪,邪毒由表及里伤及血脉,心血暗耗;若阴阳俱虚,则阳气厥脱。症见乏力、心悸、气短、头晕、胸闷、咳嗽、咯血、喘促、脘腹胀闷、小便不利、下肢水肿、晕厥、舌质淡胖或淡黯、脉细、涩或结代等。故本病的病机主要以与心肾阳虚、气血两虚为主,兼有水湿、痰饮、瘀血瘀阻,病性属本虚标实,以虚证为主,虚中夹实。病位在心,涉及肾、脾、肝,尤以肾关系密切。围产期心肌病,大多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病毒感染的病史,进而引起以心肌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,轻者心肌呈灶性改变,无明显症状,重者大量心肌细胞水肿坏死,并可致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、血栓而猝死,若演变成慢性疾病则迁延不愈。

[1] [2] 下一页


    24小时咨询热线:0311-85839177;微信号:19933007320
  • 上一条文章: 没有了
  • 下一条文章: